English

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1998-04-24 来源:光明日报 贺来 我有话说

在世纪之交,考察社会科学近几十年来的最新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当代社会科学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它所展露的崭新发展趋势将影响下个世纪社会科学的总体格局与存在方式。总结这些趋势,对于把握社会科学的现状、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合理定位与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社会科学主要表现为如下四大发展趋势:

一、从各学科的界限分明到各学科间的综合与融汇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在社会科学存在的相当长时间里,它所辖的各学科始终保持着非常分明的界限。以“市场”为主题的经济学,以“国家”为主题的政治学,以“市民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学等,均具有各自独立的研究领域与方式。但在当今社会科学界,人们日益认识到,各学科间的分工具有相当大的人为性,它只应是一定时期为推动各学科走向独立而产生的暂时现象,因而并不反映“社会现实本身”。

基于这种认识,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便表现为超越学科间的硬性壁垒而走向它们的综合和融汇,它强调各学科的对话、合作与互补,要求在“跨学科”的研究中从多角度把握认识对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完整的面貌。例如,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为,“经济”本身依存政治、社会制度、国际社会甚至个人的行为与心理,因此经济学必须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经济现象;社会学也在与其它社会科学的联姻中,产生了诸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众多交叉学科,尤其随着系统论、控制论、全球学、社会发展研究的兴起,更掀起了一个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高潮。

社会科学各学科从界限分明走向融汇与综合不是偶然的,而是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带有必然性的趋势。“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科学各学科经过长期分门别类的独立发展,在各自领域已逐渐成熟,但这是以牺牲对整体的把握为代价的。人类社会现实从来就是政治、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整体,因而是“多种规定性的综合”与“多样性的统一”,所以如何通过各学科的合作,更全面地把社会现实把握为一个“理性的具体”,便自然成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最热切的召唤。

二、从追求普遍性理想到设定本土化目标

长期以来,社会科学以自然科学为模型、以探求社会普遍法则为己任,对于各民族、各种社会都具有严格的解释力。但是,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普遍主义理想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概括起来为“政治挑战”与“认识论倾向”两方面。前者侧重于抨击普遍主义理想中蕴含的文化沙文主义情结,认为它乃是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强者逻辑”,实现社会科学的“非殖民化”;后者则侧重于全面反省普遍主义理想所蕴含的认识论前提,指出它所暗含的种种先验假定,如“价值中立原则”、“决定论思维方式”、“一元论思维逻辑”等,都是没有根据的虚假信条,因此普遍主义理想在根本上是不可靠的狂妄与幻觉。

代替普遍主义理想的,就是社会科学的本土化目标。它强烈反对盲目崇拜西方理论、反对削足适履地把各社会、各民族的生活经验强塞入西方社会科学的逻辑图式中,强调社会科学研究与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特点相结合,彻底改变以往社会科学“中心生产,边缘消费”的不平等的依附格局。因此,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也可称为社会科学的具体化与多元化。

三、从与自然科学的硬性区分走向二者的内在渗透与互动

社会科学曾深受自然科学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前者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采取其客观主义的理论标准,是外在单向的互动;而且二者在研究对象上各有不同领域,因而是各自独立的知识王国,始终缺少一种在尊重各自独立性前提下的内在渗透与互动。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已内在地把社会科学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人类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生态、人口、经济规划等内在地呼唤二者的通力结合。6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已形成一系列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并在许多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与社会工程中相得益彰、相互协作。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许多以往截然对立的观念正变得相容与趋同,正如华勒斯坦所说:“当代自然科学家强调非直线性更甚于直线性,强调复杂性更甚于简单性,强调定性解释方法比单纯数量上的精确更加优越……总而言之,自然科学现在更接近以前遭到蔑视的‘软性’,社会科学。”二者共享着许多一致的信念与前提。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渗透与互动趋势,正如马克思曾预言的: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在今天显示着真知灼见。

四、从形式化、学院化的追求走向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与贯注人文关怀

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很长时间里与实证科学尤其是数学成果的运用紧密相关,定量化、形式化一度成为其理论目标,纯技术性的操作成为许多研究者得心应手的工作方法。当代社会科学家逐渐认识到,由于过度定量化与形式化,社会科学变得远离其本应扎根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在其血管里“流的已不是真正的血液”(狄尔泰语),失去了感受生活的能力与人性底蕴。

经过深刻反省,当代社会科学明确意识到,只有立足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社会科学才能获得其最本源的意义源泉与现实力量。例如经济学自觉地认识到离开生活世界的经济学只能产生不负责任的政策,而真正的经济学应该是现实生活的仆人,社会学中人文主义的兴起,政治学对人性问题的关注,心理学中人本主义的出现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明了社会科学自觉寻觅现实生活世界之根,使自身真正服务于人生存发展的理论追求。

社会科学这一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发展趋势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前面述及的三大趋势均是从不同侧面对这一趋势的表达。各学科从界线分明到综合融汇,是为了更好地、完整地把握现实生活世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更是要使自身回归每个具体民族与社会最本己的生存根基。社会科学自觉地把现实生活世界视为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标志着它的真正成熟。

上述趋势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只要我们顺应这些趋势,真正面向并扎根于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批判吸收以往研究成果,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具有我们独特品格的社会科学,为世界社会科学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